出食臺在現(xiàn)代社會中,可以有各種不同形制、材質(zhì),在造型上也沒有統(tǒng)一的樣式,但是多以幢幡型居多,也是人們常說的石佛柱形。擺放在寺院大殿外的出食臺,常見的是石材。其高度一般不會太矮,但是也不會太高,形狀上有圓形、八角型柱、四邊形等不同形狀。石柱,可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多見以蓮花造型為臺,中段為石柱,下段為石柱的基座,這是目前寺廟中常見的石雕出食臺造型。
也有一些要求比較高的寺院,會將出食臺的八面都雕刻上對應(yīng)的佛像法相,法相下面是對應(yīng)的佛像名稱。施食臺的承露盤一般會由三層蓮花瓣疊加而成,呈仰蓮形態(tài),大小直徑與底座相差無幾。
施食臺的承露盤一般會由三層蓮花瓣疊加而成,呈仰蓮形態(tài),大小直徑與底座相差無幾。寺院的每一種物品不會是多余的,而是根據(jù)特定需要,放置的,本文所說的七寶如來出食臺也是如此。通過解讀出食臺的由來,不難理解佛寺場所擺放出食臺的初衷。對于寺院來說,殿前擺放出食臺有佛教文化宣傳意義。通過具體的實(shí)物,去宣傳一些看不見的思想、文化是簡單的方式。人們通過解讀出食臺的相關(guān)資料,可以明白佛教普渡眾生真正的心意。
石材雕刻而成的施食臺,其柱心刻的如來名字,其中就含有四方佛的名稱,因而在擺放施食臺時(shí),要按照相應(yīng)的方位去擺放,以免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