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nsk軸承選型的基本要求:
1)工作溫升和漏脂率應在標準規(guī)定內;2)對軸承游隙、安裝和軸向力的變化不敏感;3)符合目前套圈和密封圈加工條件及所能達到的質量水平;4)滿足用戶軸承的安裝習慣和使用工況條件。
2密封結構的確定首先,對目前行業(yè)上深溝球軸承比較常見的密封結構進行了分析比對,從中找出適合電機軸承需要的基本密封結構形式。經過比對認為圖2所示的結構基本滿足要求,該密封結構的特點是:采用徑向密封形式,內圈密封槽為直擋邊形式,結構簡單,對套圈軸向位移不敏感,而且密封擋邊的加工精度高容易保證、檢測方便,加工效率高。但該結構主要用于接觸式密封,接觸壓力較大,工作時溫度較高,因此,不能直接在電機軸承上應用,只有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才能滿足要求。
在密封結構基本確定后,下一步是確定密封接觸型式。目前,滾動軸承的密封接觸型式主要有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兩種基本形式,接觸式密封結構密封效果好,但使用轉速受一定限制,且容易發(fā)熱,而非接觸式的密封效果雖然不如接觸式密封,但工作溫升相對較低。如果能選用這兩種密封接觸型式各自的優(yōu)點,抑制其不足就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密封結構方案。通過對電機軸承的結構、制造條件、安裝、使用條件等多方面的綜合分析后,初步確定采用“過渡接觸”這一密封接觸形式,“過渡接觸”是借鑒了公差配合中的“過渡配合”術語引出的。通常,接觸式密封圈的唇口與內圈密封槽在徑向或軸向有一定的壓縮量(一般為O.1mm~O.8mm),類似于公差配合的過盈配合,而非接觸式密封圈的唇口與內圈密封槽有一定間隙量(O.4mm~1.Omm),類似于公差配合的間隙配合?!斑^渡接觸”則介于傳統(tǒng)的接觸式和非接觸式之間,根據(jù)密封圈和密封擋邊的尺寸精度狀態(tài),以及內外圈安裝后的狀態(tài),其密封圈的唇口與內圈密封槽(擋邊)的“配合”狀態(tài)可以存在三種:小問隙不接觸、小壓縮量接觸、部分接觸部分不接觸,其接觸狀態(tài)與公差配合的“過渡配合”類似。
考慮到電機軸承的使用環(huán)境、密封圈的制造水平和制造成本,以及密封圈在軸承內部的軸向(空間)位置等,密封圈采用單唇結構。
為了減少接觸壓力,在密封圈唇部設置減壓槽(見圖2),以增加密封唇的彈性和在內外圈軸線不重合時柔性調節(ji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