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是當前世界農業(yè)發(fā)展最重要的增產手段之一。廣義上農藥通常指具有殺滅農作物病、蟲、草害和鼠害以及其它有毒生物或能調節(jié)植物或昆蟲生長,從而使農業(yè)生產達到增產、保產作用的化學物質。它們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或是自然界的tr產物,或為某種單一的無機物抑或是幾種物質的混合物及其制劑。
截至2011年,全球農藥市場總產值達到503.05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其中作物保護市場呈現明顯復蘇跡象,非作物保護市場則繼續(xù)保持剛性增長。以用途分類,受全球混合型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持續(xù)增加的影響,除草劑漲勢平穩(wěn),sj劑則漲幅較大,擠壓掉殺蟲劑大量市場空間。
以作物品種分析,傳統(tǒng)作物(谷物、大豆、玉米以及油菜籽等)轉基因種植的比重逐漸增加,使得此類作物除草劑施用量一家獨大。對于轉基因技術尚未大規(guī)模普及的農產品,各項農藥的施用比例相對平均。
2012年,國內農藥市場實現產值2112.9億元,同比增長17.8%。在經歷了兩年多的行業(yè)低迷之后,呈現反轉態(tài)勢。與全球市場不同,國內sj劑市場仍發(fā)展緩慢,除草劑受出口刺激保持良好勢頭,殺蟲劑繼續(xù)前幾年的疲軟態(tài)勢,產量逐步萎縮。
糧食供求影響農藥行業(yè)景氣周期
我們認為全球糧食價格的波動是影響農藥行業(yè)盈利狀況的一個主要因素。糧食供求矛盾的加劇,使全球糧價維持高位振蕩是大概率事件。糧價的波動改變種糧者的預期,進而影響到當年以及來年的農藥需求。
1990年之后,全球糧食價格主要出現過4次較大規(guī)模的上漲。分別是1996美國頒布新《農業(yè)自由法》,降低國內糧食補貼;2004年美國冬季大旱造成的大豆價格上漲;2006年至2008年,由生物燃料替代效應以及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造成的全球性糧食危機;2012年夏季,美國發(fā)生50年一遇的大規(guī)模干旱。
歷次糧價上漲都帶來同年或者來年農藥行業(yè)的高增長。由于全球各國糧食種植周期的不一致性、災害、作物品種結構調整、大宗商品價格突發(fā)波動等因素影響,糧食價格上漲會在中短期改變種糧預期進而影響到上游農藥行業(yè),導致次年農藥行業(yè)產值與盈利提升。我們推斷這種傳導機制是:種糧者收益改變從而調整耕種預期,影響到下游農藥產品需求,影響到農藥全行業(yè)的盈利狀況。
從美國的農作物種植情況來看,收入產出比(2012年為預測數據)的提升往往伴隨下一年耕種面積的增加。據美國農業(yè)部所公布數據顯示,美國主要糧食品種原材料成本中農藥支出占比逐漸減小。農藥價格的波動對于上游農產品價格影響甚微,而農產品價格波動則對農藥的需求影響效果顯著。
國際農藥行業(yè)景氣度提升,拉動國內原藥出口,從而改善國內農藥行業(yè)盈利水平。中國糧食價格受到政策管制,與世界糧食價格關聯度不高。但中國作為農藥原藥出口大國,國際農藥行業(yè)景氣度提升,勢必拉動國內農藥產品出口。2004年的殺蟲劑與2008年的除草劑均較上一年有較大的增長。
世界農藥巨頭的毛利率2004年與2008年均出現過明顯的提升,與全球糧食價格走勢基本相符。全球作物農藥市場十年內經歷了兩波高點。分別是2004年15%的增長以及1973年以來最強勢增長的2008年,21.2%的增幅將永載農藥史冊。
糧食供求格局緊張,農藥需求旺盛有望延續(xù)
全球糧食供求格局將維持緊張態(tài)勢。世界糧農組織預計,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肉類需求將增長70%,氣候異常帶來的糧食減產越發(fā)頻繁。全球糧食主要供需指標都已達到歷史低位。
其中,全球耕地面積增速已經連續(xù)數年在0.5%附近徘徊,人均耕地面積不斷創(chuàng)出歷史新低。主要農作物的消費庫存比已處于上世紀70年代以來的歷史{zd1}點。人均糧食消耗不斷創(chuàng)新高。增加單產是緩解糧食供需矛盾的{wy}方法。
全球主要糧食作物單產維持低位徘徊。為保證全球農作物的供求均衡,提高糧食單產水平,增加農藥施用量成為主要方法之一。長期存在的全球糧食結構矛盾為農藥未來需求增長提供支撐。
世界人口持續(xù)增長、食物消費結構的轉變、極端天氣所造成的糧食減產等因素不斷加重全球糧食的供求矛盾。尤其是美國2012年的大規(guī)模干旱再次帶來了全球范圍內的糧食供需不平衡,大豆、小麥等主要作物價格提升,根據我們上面的研究結論,我們認為農藥行業(yè)的需求將從2013年起進入新的景氣周期,這一結論也從我們的行業(yè)調研中得到了驗證:目前很多產品的需求均超之前市場預期。
(責任編輯: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