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門在高層建筑中是至關重要的被動防火設施,它們的主要作用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對保障人員生命安全、控制火勢蔓延和減少財產(chǎn)損失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阻隔火勢蔓延(防火分隔):
這是防火門最核心的功能。它們被安裝在關鍵的防火分區(qū)邊界上,例如:
樓梯間、電梯井、管道井、設備間的出入口。
不同樓層之間的連接通道(如避難層)。
建筑內(nèi)不同功能區(qū)之間的隔墻(如住宅單元與公共走廊之間、設備房與辦公區(qū)之間)。
當火災發(fā)生時,防火門能有效阻擋火焰和高溫氣體通過門口從一個區(qū)域蔓延到相鄰區(qū)域,將火災限制在起火單元或樓層內(nèi),為人員疏散和消防滅火爭取寶貴時間。
阻擋有毒煙氣擴散(防煙):
火災中產(chǎn)生的有毒濃煙是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窒息、中毒、影響視線和逃生)。高質量的防火門(尤其是帶有密封條的)在關閉狀態(tài)下能有效阻擋或延緩煙氣的擴散。
這對于保持疏散通道(特別是樓梯間)的相對無煙環(huán)境至關重要。樓梯間作為主要的垂直疏散通道,必須盡可能保持無煙狀態(tài),讓人員能夠安全撤離。
保障疏散通道安全(維持逃生路線暢通):
高層建筑人員密集,疏散距離長、時間緊。防火門(尤其是樓梯間和前室的防火門)在火災時必須保持關閉狀態(tài)(常閉式防火門)或能在火災時自動關閉(常開式防火門在報警時自動關閉)。
這確保了樓梯間和前室形成一個相對安全的“臨時避難區(qū)域”或“無煙通道”,人員可以安全地通過樓梯向下疏散,免受火焰和煙氣的直接威脅。
保護垂直通道(防止“煙囪效應”):
高層建筑存在顯著的“煙囪效應”(stack effect)?;馂臅r,電梯井、樓梯井、管道井等垂直通道就像煙囪一樣,會加速熱煙氣和火焰向上層蔓延。
安裝在電梯廳、樓梯間入口、管道井門等位置的防火門,能有效切斷這些垂直通道與著火樓層的連通,大大削弱煙囪效應,阻止火勢通過垂直通道快速向上層甚至整棟樓蔓延。
為消防員提供安全的滅火救援通道:
防火門將火災控制在局部區(qū)域,減少了消防員進入火場時需要面對的火場面積和復雜程度。
保持樓梯間和前室無煙,為消防員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進攻通道和撤退路線。
保護重要設施:
安裝在設備機房(如配電房、消防泵房、弱電機房、空調機房)出入口的防火門,可以保護這些關鍵設備在火災初期不受損害,確保消防系統(tǒng)(如噴淋、報警、防排煙、消防電梯、應急照明)在火災期間能持續(xù)正常運行,對滅火和疏散至關重要。
防火門的關鍵特性要求:
耐火極限: 防火門按耐火時間分為不同等級(如甲級≥1.5小時、乙級≥1.0小時、丙級≥0.5小時),根據(jù)安裝位置的重要性選擇相應等級。
完整性: 在耐火時間內(nèi),門扇和門框能保持結構穩(wěn)定,不產(chǎn)生穿透性裂縫或孔洞,阻止火焰穿出。
隔熱性: 在耐火時間內(nèi),背火面平均溫升和高點溫升不超過限值,防止高溫引燃背火面可燃物或逃生人員。
自閉功能:
常閉式防火門: 必須始終保持關閉狀態(tài)(通常通過閉門器實現(xiàn))。這是最常見的形式,用于絕大多數(shù)分隔位置(如樓梯間門、管井門、設備房門)。
常開式防火門: 平時保持開啟狀態(tài)(便于通行),但必須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聯(lián)動,在火災報警時能自動釋放關閉,并具備信號反饋功能。常用于人流密集的走廊通向安全出口的門。
密封性: 門扇四周通常裝有防火膨脹密封條(遇熱膨脹數(shù)倍),有效填充門縫,阻擋煙氣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