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具不僅僅是人類的生活用品,而且是文化(民俗)物,它代表著一個國家和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
我國鎖具已綿延了數(shù)千年,它和人類的私有制幾乎同時誕生。最初,人類只是簡單地把個人貴重財物用獸皮包起來,外面用繩索牢牢捆縛,{zh1}在開啟處打上特殊的繩結。這種緊緊捆死的繩結,只能用一個叫“錯”的工具才能挑開。錯,又叫“肖”、“ ”、“起子”。它用獸牙或獸骨制成,形狀像把鐮刀狀的鉤子,實際上繩結就是最早的鎖具,“ ”就是最早的鑰匙,這就是我國鎖具的雛形。這種 曾從商代沿用到漢代,后改用玉制,演變?yōu)橘F族服飾上的佩飾。到了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我國先民創(chuàng)造了裝在木結構框架建筑上的木鎖(見《中國百科全書·輕工卷》)。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鎖具,可稱得是“世界{dy}鎖”。這種木鎖一直在民間傳承,如明代的白木鎖,就曾在浙江地域的建筑上使用。在如今昆明彝族山寨里也有類似的木鎖。殷商雖然已進入青銅時代,但主要用銅來制作大型飲器、食器和祭器,尚未用來制鎖。其發(fā)展期為春秋戰(zhàn)國經(jīng)秦漢魏晉南北朝直至隋唐宋元時期。繼殷商青銅時代之后,春秋時期進入鐵器時代,考古證明,在這一時期人們大量的是使用鐵鎖、銅鎖,還有銀鎖、鎏金鎖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西周的青銅鎖、東漢的金屬鎖,唐代的蝦尾銀鎖和宋代的方身鎖等,都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水平。特別是漢代的鐵制三簧鎖,在我國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其繁榮期為明清時期,各種質材的鎖具同步發(fā)展,以銅鎖、鐵鎖居多,工藝更加精巧,在開鎖難度和外形制造上有很大創(chuàng)新。如明代的三色銅鎖、清代的白鶴鎖、密碼鎖、暗門鎖、四開鎖、倒拉鎖以及各種人物、動物和文字造型的鎖具,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有的鎖具結構復雜,設計巧妙,機關奇特,一般人很難打開。
我國古代鎖具不僅歷史悠久,種類眾多,制造精巧,而且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與現(xiàn)代鎖具比較,至少有三方面的特點:——中國傳統(tǒng)鎖具源遠流長,迄今至少已有5000年歷史,并且種類眾多,藏量豐富,文化底蘊極其深厚;現(xiàn)代鎖具在我國發(fā)展的時間,從1887年中國通商銀行首次使用美國“耶魯”牌彈子鎖算起,至今還僅有100多年時間。 ——中國傳統(tǒng)鎖具由于是手工藝制作,使工藝的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發(fā)揮。歷代藝人在工藝上不斷創(chuàng)新,技術精湛,樣式豐富。從我收藏的數(shù)百把各民族使用的鎖具實物和圖片資料中,接材質分,有木鎖、金鎖、銀鎖、銅鎖、鐵鎖、景泰藍鎖等;按類別分,有廣鎖、花旗鎖、刑事鎖、首飾鎖等;按形式分,有圓形鎖、方形鎖、枕頭鎖、文字鎖、人物鎖、動物鎖、密碼鎖、暗門鎖、倒拉鎖、炮筒鎖、直開鎖、橫開鎖等;按用途分,有掛鎖、門鎖、箱鎖、櫥鎖、盒鎖、抽屜鎖、倉庫鎖等;從工藝上看,有平雕、透雕、鏤空雕、鏨花、鎏金、錯金、包金、鍍金、鑲嵌以及制模鑄造等。這些鎖具不僅是供人使用的生活物品,有些還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可供人鑒賞和收藏。 中國傳統(tǒng)鎖具還蘊藏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這是現(xiàn)代鎖具不能比擬的。如新娘出嫁時在嫁妝箱上用“十二生肖”鎖;民間在做壽時用“福祿壽喜”鎖;賀小孩生日時用長命鎖、保家百鎖、花錢鎖等等。這些鎖上不僅有文字,而且鏤刻圖畫、故事,含意都十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