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的形態(tài)特征:
高大草本,高40-160厘米,大部分地下生。莖不分枝或自基部分2-4枝,下部直徑可達5-10(-15) 厘米,向上漸變細,直徑2-5厘米。肉蓯蓉肉蓯蓉(3張)葉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0.5-1.5厘米,寬1-2厘米,生于莖下部的較密,上部的較稀疏并變狹,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2-4厘米,寬0.5-1厘米,兩面無毛?;ㄐ蛩霠?,長15-50厘米,直徑4-7厘米;花序下半部或全部苞片較長,與花冠等長或稍長,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連同小苞片和花冠裂片外面及邊緣疏被柔毛或近無毛;小苞片2枚,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與花萼等長或稍長?;ㄝ噻姞睿L1-1.5厘米,頂端5淺裂,裂片近圓形,長2.5-4毫米,寬3-5毫米?;ü谕矤铉娦?,長3-4厘米,頂端5裂,裂片近半圓形,長4-6毫米,寬0.6-1厘米,邊緣常稍外卷,顏色有變異,淡黃白色或淡紫色,干后常變棕褐色。雄蕊4枚,花絲著生于距筒基部5-6毫米處,長1.5-2.5厘米,基部被皺曲長柔毛,花藥長卵形,長3.5-4.5毫米,密被長柔毛,基部有驟尖頭。子房橢圓形,長約1厘米,基部有蜜腺,花柱比雄蕊稍長,無毛,柱頭近球形。蒴果卵球形,長1.5-2.7厘米,直徑1.3-1.4厘米,項端常具宿存的花柱,2瓣開裂。種子橢圓形或近卵形,長約0.6-1毫米,外面網(wǎng)狀,有光澤?;ㄆ?-6月,果期6-8月。肉蓯蓉的接種方法:1、結(jié)合造林接種肉蓯蓉 造林時,將種子紙橫放在造林坑的一頭,吸水紙面向上,然后回填適量土,將寄主定植于造林坑的另1頭,回填土踩實。2、在原有寄主上接種 在野生寄主外根系密集區(qū),挖長40cm、寬30cm、深40-80cm的坑,放入種子紙,吸水面向上,回填土至坑沿10cm左右,利于貯存雪水或雨水。3、人工寄主接種 人工培育的梭梭、紅柳株距為1.5m,行距3m,密度140株/667m2以上??稍谥仓陜蓚?cè)開溝作苗床,接種后保持苗床濕潤,誘導(dǎo)寄主延伸到苗床上?! ∪馍惾匾话愦呵锛窘臃N,接種后開始生長,在第2年少數(shù)出土,大部分在2-4年內(nèi)出土并開花結(jié)實。
詳情可進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