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防雷工程,廣州防雷工程
多層或高層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隨著現(xiàn)代化生產和生活的到來,多層的高樓和工業(yè)設施象雨后春筍拔地而起。多層的高建筑物的首要特點就是高,其次多層高建筑物往往也大,因而在避雷上也帶來特殊問題。
雷云的形狀和它運動的軌跡是隨機的,所以對多層高建筑物來說,不能認為房屋的頂層已設置了良好的接閃器,房屋就不會被雷擊,或者房屋內的人員、儀器就wq安全了。事實上可能雷擊不發(fā)生在建筑物的{zg}處,而是發(fā)生在離{zg}處下面很遠的地方。例如根據(jù)蘇聯(lián)觀測站報導,莫斯科附近一座537m的電視塔在70年代初的四個半雷暴季節(jié)接受雷擊143次,其中一部分閃擊起始于塔頂下方12-16m處。有兩次甚至打在離塔頂200~300m的地方。在離塔基200m以外的地方會受到雷擊,并且在塔基1km的半徑范圍內落雷的次數(shù)兩倍于范圍以外。另外多層高建筑物往往由于大,雷電流傳送不均勻就會使各點產生電位差而帶來危害。針對以上兩個問題,對多層高建筑物應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
所謂多層高建筑物的“高”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目前高度大于20m以上的建筑物廣泛采用鋼構架或鋼筋棍凝土結構。這對防雷十分有利,這種結構型式是使雷電流能沿多路平行通路分布的{zh0}方法。當然鋼筋必須通過夾具、電焊或綁扎線進行連接。相互隔開的引下線也可以放入混凝土中,各預制板中的鋼筋也應以軟性接頭連在一起,雷電流流過的鋼筋越多,則內部的避雷效果越好。柱子和墻壁中的一些鋼筋應該通過綁扎線與樓板中的鋼筋連接,以便達到等電位的目的。
為了避免橫擊雷電擊落在建筑物頂部以下部分而造成損壞,多層高樓建筑物應從距離地面30m開始,沿其高度每隔10m至20m應在其外部裝設旁側接閃裝置,以防側擊雷。其實旁側接閃器就是圍繞著建筑物外部的一個鍍鋅的鋼環(huán),旁側接閃器必須與相同高度的建筑物的梁、柱或樓板的鋼筋及金屬窗框作良好的電氣連接,以便達到電位均衡的目的,所以旁側接閃裝置也叫等電位環(huán)。接地導體應放置在大樓的基礎內,并將它接到環(huán)形或網(wǎng)狀接地網(wǎng)絡上去,然后將這個網(wǎng)絡與防雷引下線和建筑物的鋼筋做良好的電氣連接。
由于多層或高層建筑物的服務性設備有很多是裝在樓頂上的,如通風機、電梯機房、擦窗機導軌、天線桿或飛機警告燈等,建議為它們裝置隔開的接閃裝置,并把這些接閃裝置連接到柱子或坡壁的鋼筋上去或盡可能多裝一些引下線。
凡是電源線必須通過避雷器與接閃系統(tǒng)相連,電纜入口處也應有電位均衡措施。此外還應特別注意大樓出入口處采取措施,減小跨步電壓。高塔、煙囪和類似的高建筑物的防雷保護,原則上與多層高樓建筑物的防雷保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