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過三十余年的研究改進及市場強烈需求,瓦楞紙板平張柔印機至今已有相當長足的進步。進紙不穩(wěn)定、套準誤差大、調機困難、水墨刮花及粉塵等種種問題,已獲得很大的改善。改善之程度可由下列各機組單元的結構來做分析:
(一)進紙部分:傳統(tǒng)的進紙單元為后推式,常因紙板彎曲而無法進紙,且進紙無法保證紙板的定位從而造成套準誤差。改良后為小面積的吸附板或滾輪以真空吸附輔助,雖能改善以上述缺點,但對大面積紙板因接觸面積不足而仍會造成偏差。針對這些缺點開發(fā)大面積吸附接觸真空吸附進紙系統(tǒng),可wq解決這些問題,并保證前緣進紙的套準精度。
(二)紙粉qc裝置:紙粉的問題一直困擾瓦楞紙箱印刷質量,初期解決方法是以毛刷及吸塵的方式qc,但效果不明顯,主要因為粉塵常帶有靜電而牢牢附著于紙板上?,F(xiàn)今印刷質量要求較高機型均配備高壓放電除塵裝置,先qc靜電再吸塵以提高除塵效果。
(三)紙板傳送:傳統(tǒng)印刷機在印sc元間紙板傳送均以拉紙環(huán)運行,拉紙環(huán)需依紙板寬度不同而調整位置,而且必須避開印刷部分以免刮花印墨。另外,其階段性的傳遞動作會因紙板的彎曲程度不同而影響套準精度。因此開發(fā)真空吸附傳送系統(tǒng),以真空吸附及滾軸方式傳送紙板,可將紙板平吸于機器上而穩(wěn)定地在印sc元傳輸,而且無單元間階段性的跳動,大大提高了印刷套準精度,且不需因更換訂單調整拉紙環(huán)位置。
(四)印刷供墨系統(tǒng):因陶瓷網(wǎng)紋輥的成功推出,現(xiàn)在柔印機除了傳統(tǒng)橡膠導墨輥外,還可搭配單片式刮刀、密閉槽式刮刀等系統(tǒng)。為適應不同印刷所需不同帶墨量及網(wǎng)線密度,印sc元的靈活性則至為重要。一些廠家考慮印sc元同時配置橡膠導墨輥及密閉槽式刮刀來適應滿版以至網(wǎng)點套印。而法國馬田公司的快速更換密閉槽式刮刀系統(tǒng),以不同的刮刀亦可適應滿版及網(wǎng)點印刷。瑞士博斯特公司則是以電動更換陶瓷網(wǎng)紋輥裝置,在每一印sc元中配置二至三組網(wǎng)紋輥可在一分鐘內(nèi)更換完成,適應范圍更廣的印刷,可印刷滿版及高達120L/inch之網(wǎng)點套印。
(五)干燥單元:為適應紙箱印色的增加趨勢,現(xiàn)有愈來愈多四色以上印刷機組配置,在此前提下,烘干裝置則是必需的,一可改善印刷質量,二則可提高生產(chǎn)速度。另外在連線加工時,烘干單元可隔離印刷及后加工(開槽式模切)工序,以免粉塵進入印刷機組及震動影響印刷質量,烘干單元的數(shù)量及配置視需要及預算而定。
博斯特的機型為多色印刷并連線上光而設計,所以在每一印sc元后均配置熱風干燥,并在{zh1}一個機組配置紫外烘干裝置,以便涂布紫外光油。
以上所述僅為瓦楞紙板平張印刷機的基本改進,尚有其他設備可為更進一步提高印刷質量配備,例如:各單元的獨立電機,水墨監(jiān)控及排除異常裝置等。紙箱生產(chǎn)廠家應以市場需求本身投資預算選擇最理想的配備??梢灶A見的是紙箱多色高質量印刷的趨勢是無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