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擔戲又叫五指木偶戲,被譽為世界三大木偶劇種之一,是中國單人木偶戲中僅存的表演形式,是布袋木偶戲的活化石,有獨特的漢族文化底蘊.
扁擔戲起源于何時現(xiàn)已無法明確考證。晉代王嘉《拾遺錄》記載: “南陲之南,有扶婁之國,其人善機巧變化……或于掌中備百獸之樂,宛轉(zhuǎn)屈曲于指間。人形或長數(shù)分,或復數(shù)寸,神怪倏忽,玄麗于時。
扁擔戲的歷史相當久遠,中國古籍《武林舊事》、《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宋朝宮廷宴會的禮單上就有掌中木偶戲。
扁擔戲演出的內(nèi)容非常廣泛,曲目多取材一些深受老百姓喜歡的傳統(tǒng)故事,演繹這些故事時,道具主要是木偶,同時也是看這個藝人的口技,因為,戲的每一種聲音都得有這個表演的人做出來。最多的時候需要同時出場多個木偶人物,而且這些人物不但要動要靜,要大打出手,要翻筋斗、打旋子,還得有兵器的碰擊聲、雷聲、雨聲、風聲和說唱對話聲、鑼鼓鏗鏘等等,這所有的一切,都得有表演者的十個手指,一張嘴和兩只腳來完成。
一副扁擔一臺戲,一人演戲百人看,說、唱、做渾為一體。